发布日期:2024-09-06 09:16 点击次数:185
转自:上海发布
生活中,有些人备受“出汗”困扰:稍动即汗出湿衣,不及时更换衣服则易感冒;睡着了也出汗,影响睡眠质量;更有甚者,曾有突发冷汗昏迷经历……但随着夏季到来,这些不同寻常的出汗容易被“天气炎热”的外部因素所掩盖。对此,市卫健委提示,这些异常出汗其实是身体在“拉响警报”。详见↓
出汗有调节体温的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体温受大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
当温度超过体温调定点(一般是37℃左右)时,人体就会启动散热机制,出汗就是其中之一。
而在病理情况下,出汗是疾病的一种反应。
中医认为,异常出汗有以下几种:自汗、盗汗、绝汗、汗出偏沮、头汗、心胸汗、手足汗。
自汗
动则汗出,多由气虚、阳虚等原因引起,还可能伴有乏力、心悸、气短等。
应注意避免劳累,并及时补益心气、顾护阳气,可考虑中药调治。
盗汗
又称“寝汗”,睡眠时容易出汗,多由心血不足、阴虚内热引起。
注意不要思虑过度、熬夜伤神,建议放松精神、保证充足睡眠,同时忌辛辣食物和烈酒。
绝汗
大量汗出、淋漓不止,多在疾病急性发作期或危重期表现,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等,必须立即送医急救。
汗出偏沮
指左或右半身出汗的现象。
中医认为,半身汗出可能是中风的表现,尤其是年龄在50岁以上者,需及时至医院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排除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等。
头汗
产后、久病或老人阳气不足等,气虚不能固摄,常导致头面部汗出,此类人群也需要中医调理。
心胸汗
又称“心汗”,指心胸部多汗。
大部分由体虚引起,常伴有思虑过度、气短乏力、虚烦失眠等。可通过中医调理和日常心理调适,缓解症状。
手足汗
指手足局部多汗。
中医认为,手足汗出与脾胃关系密切,可由脾胃湿热等引起,因此需要在中医指导下进行脾胃调理,逐步改善症状。
最后提醒大家,如遇到以上各类异常出汗,不要紧张,及时就医,辨证进行调治,常可获良效。
尤其对于心血管疾病等慢病患者来说,更要重视异常出汗情况,及早治疗,切勿延误病情。
资料:市卫健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贾美君副主任医师南京东南美容专修学院